最近看到不少賭徒懺悔實錄,有人炒期權一張 call 賺近五百萬,亦有人炒 crypto 賺八位數身家,但這兩位人兄最終都無法守財,前者連本帶利輸千四萬,後者「銀行得返千幾蚊」。所以話投資呢,一定要可持續可重複。
本篇文章目的不是鞭屍,而是提醒自己,提醒大家,投資是長線的遊戲,一次性操作獲利是沒有意義的。如果獲利經驗不能複製,我們就無法享受「複利效應」,更有可能贏粒糖輸間廠。
其實我早在兩年前已經寫過類似的觀點——《贏粒糖無意思 長線堅守三大原則》,當時提出的三個原則:
- 為財富尋找好歸宿
- 優質業務+卓越管理
- 股價走勢沒有參考價值
只要投資操作遵從以上三個原則,我相信投資表現自然就會變得可持續、可重複。
為財富尋找好歸宿的定義是「以長線為重,挑選出可安心托付財富的資產」。這個原則確實很廢,但我的阿里巴巴損手經驗就是一個好例子。原來在兩年前,我曾經寫過「中資科技股對我來說並非『可安心托付財富的好歸宿』」,但在阿里巴巴初段回調之中我卻背棄原則,貪平進場,結果今日就要承受持股市值被腰斬的慘痛結果。
其實每次下注前,我們都應該認真想一想,這間公司是否值得「安心托付財富」,如果信心不大,投資者可以選擇收手或者減少注碼,這樣做可以幫助投資者避開和減低損失。事實上,剛才提到的阿里巴巴慘敗對我的整體財務的影響非常有限,因為當初注碼佔組合比重不高,楓葉教育、StoneCo 都是成功透過控制注碼來減少虧蝕的例子。
要找出可安心托付財富的資產,其實第二點所提到的優質業務和卓越管理就是重要考慮因素。業務基本面越強,管理質素越高,「好歸宿」的評價越高,投資者就可以更安心地落注。這兩個指標不只適用於選股,亦可用作組合檢討,從而調節持倉或者控制日後加注的注碼。
值得留意的是,所有公司的業務及管理質素都是可變的。以 2020 年興起的顛覆企業為例,Affirm、Square 等企業推出創新服務而成功建立市場地位,但隨著科技龍頭追上潮流,Apple 正逐步將 iPhone 轉化成收款機,Apple Pay 亦開始推出 “Buy Now, Pay Later”,Affirm、Square 的市場地位及基本面被削弱的風險大增。另一個例子是 Netflix,作為行業領航者,Netflix 的市場地位非常強,但隨著更多傳統娛樂內容龍頭加入競爭,如 Disney,Netflix 的領先優勢已明顯被削弱。這時候,投資者就有必要檢視倉位,以防風險實現時承受太大衝擊。
至於管理質素惡化的風險,我認為最常見於翻身轉型中的企業,因為管理層的執行力根本無法透個往績來反映,以 Intel 為例,到底新上任的 Gelsinger 提出的 “IDM 2.0” 能否有效執行呢?計劃真的有助 Intel 重振旗鼓嗎?一切只能憑著信,最終成果的能見度很低。另一個例子是 Disney,串流電視目前尚未有成功例子,到底管理層有沒有能力將 Disney+ 打造成一個吸金平台呢?Disney 轉型後的業務價值會增加還是減少呢?現階段亦只能憑著信。
投資選股一定要多角度思考,到底你有多肯定這間公司擁有著優質的業務和卓越的管理團隊呢?心中答案亦要反映在最終部署和配置之上,做到言行一致。如果你無能力判斷這間公司的業務和管理質素,最簡單的解決方法就是避開這間公司或者整個行業。舉個例,如果自問無能力掌握到中資企業所面對的政治及管治風險,最直接的做法就是避開中資和國企背景的上市公司。寫到這一點,又要自我反省一下當初放下戒心買阿里巴巴的失誤。
第三點同樣是老生常談——股價走勢沒有參考價值。如果投資者無法放下對股價走勢的執著,落實部署和配置時就難以將焦點放在剛才提到的兩個重點。因為業務和管理質素高只能反映公司在長線製造價值的能力,而不保證短線股價一定會升或者一定不會跌。
要放下對股價的執著,最有效的方法是認清自己的目標,為自己的投資訂立屬於自己的 KPI。以我的收息組合為例,我的目標非常簡單就是收息,只要業務和估值吸引,我就會進場增持一些現金回報高的企業。
目前手上 8 隻收息股預期可為我帶來成本計至少 7% 的現金回報,但在過去半年,這些收息股的股價表現都非常波動,當中 Legal & Generals 、希慎與完美醫療都曾經錄得逾 15% 的跌幅。
可幸的是,這些帳面波動並不會影響到實踐目標的進度。因為這堆公司依然有能力派發出穩定的股息,當中 Legal & General、Phoenix Group、中信電訊、新創建均已增派。既然股息收益有望達標,回報亦符合理想,我又何必自討苦吃天天為股價上落而耿耿於懷呢?既然我不太重視收息股的短線帳面波動,當股價下跌而現金回報上升,其實我更應該要把握機會增持。
最後,值得再次強調,上文提到的三個原則絕對不會令人一夜致富。因為操作嚴謹而且顧忌風險的投資者根本不會亂衝亂撞,例如用成幅身家來以小博大,結果自然就會錯過不少一夜致富的機會。
我可以預見到自己不會得到一張call 賺近五百萬的機會,亦不會有炒 crypto 賺八位數身家的結果,但既然現有策略的回報及長線進度都符合理想,我又何必走去承受連本帶利輸千四萬或者輸到「銀行得返千幾蚊」再由頭開始的風險呢?
想看更多精彩內容,請加入《落雨人專欄》!
一切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,所有內容不構成任何個人化的投資勸誘或建議。
謝謝
讚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