雨人同行丨寧輸通脹不沾股票?

通脹會蠶食現金的購買力,投資是對抗通脹的出路之一。不過,自從去年底美股由高位回落,不少在肺炎牛市賺錢的投資者都已「嘔凸」,有網民更表示「唔投資會輸通脹」的說法害死年青人。作為美股長牛的捧場客,我當然要談談自己的看法。

S&P 500 長線跑贏通脹

我在 Google 找到了一個關於美國通脹數據的計算機。在 1971 年至 2021 年間,美國的累計通脹幅度有 569%,數字非常嚇人,50 年前用 $1 便可入手的貨物,今時今日要付出 $6.69 才買得到。若將 569% 的升幅攤開,年化通脹率則為 3.9%。

至於 S&P 500 的表現,我又用 Google 找來另一款計數機。由 1971 年 12 月至 2021 年 12 月,S&P 500 的股價回報,以及連同股息再投資的總回報分別有近 4,614% 及約 19,068%,相應的年化回報分別是 8.011% 與 11.084%。就算是飽受通脹摧殘的 70-80 年代,S&P 500 的約 11.4% 總回報依然跑贏 1970-1989 年間的約 6.6% 年化通脹率。

由此可見,長線投資股票通常足以跑贏通脹,更重要的是,投資 S&P 500 不需要分析和技巧,投資者最大的 input 就是耐性。

花無百日紅 春風吹又生

按照以上數據,在過去 50 年間,S&P 500 的股價回報有超過 4,000%,而投資者要成功將如此豐厚的長線回報放進自己的口袋,操作只有兩個,(1) 買入並 (2) 等待。非常值得一提的是,等待的過程真的只需要等待,投資者不必預測明年的指數水平,亦不必預測下個十年的通脹或利率走勢,投資過程非常被動。

等待過程中,投資者卻要捱過多重心理挑戰。回顧歷史股災數據,過去 50 年間,S&P 500 出現過 11 次股災,跌幅介乎 19% 至 56%,而熊市周期最長可達 31 個月。當帳面財富在熊市中持續蒸發,投資者容易會感到非常不安,害怕失去一切財富。

不過,股票不同於虛擬貨幣,股票背後有上市公司的盈利支持,長線股價升勢靠的是業績而不是氣氛或理念,而 S&P 500 已為投資者執行有效的分散投資,在美國的永續經濟增長動力支持下,股災過後往往可以收復失地再創高峰。

遺憾的是,大多數投資者的耐性通常只會在牛市出現。當熊市出沒,前一兩年興致勃勃要買股票贏通脹的投資者容易會「轉軚」,由想打贏通脹變成寧願輸通脹。若然投資者無法抵受熊市中兩三成,甚至五成的跌幅,嚇到吃手手兼且被震走,沒有耐性守到最後,投資者便無緣賺取逾 4,000% 的股價回報。因此,雖然上文所展示的 S&P 500 歷史回報很吸引,而且投資指數沒有技巧可言,真正可以將回報放進自己口袋的人往往是極少數。

換言之,投資輸通脹並不是股票的問題,而是人的問題。

提防三種投井心態

除了耐性欠奉而「落錯車」,投資者的入市理由及投資哲學都可能會影響到持貨力。

第一,Fear-Of-Missing-Out(FOMO)交易難有毅力。羊群心理在股票市場非常普遍,但純粹怕輸蝕的想法並不會成為投資者持貨的動力,因為持貨理由實在非常薄弱。只要大眾氣氛及行為稍有轉變,當初跟隨羊群衝進場的投資者又會因為同一理由而衝出場。其實投資操作之所以會受到羊群心理影響,主要原因是投資手法及心智不夠成熟,自己根本沒有一套確信執行的策略,眼見別人賺到快錢就按捺不住跳船,結果多數一場空。有趣的是,當你見到其他人輕易賺到快錢時,最容易賺到快錢的時刻通常已逝去。

第二,投資股票賺快錢是不合理的期望,因為投資股票等同於投資生意,股東的真正財富來源是生意的賺錢能力,股票投資者並不需要預測今年、下年、下下年的股價水平或走勢,亦不應該嘗試透過預測股價走勢來圖利,投資者要做的是陪伴生意成長。現實中,不少散戶口裡說投資,身體卻在投機。如果投資者以賺快錢的心態來投資股票,市況好的時候通常不會有問題,但當市況變壞,百股皆跌,期望落空的機會非常高,結果多數會懷疑人生,在錯誤的時機作出錯誤的決定。

值得一再強調,股票投資並不是賺快錢的地方,只要生意持續成長,盈利相對進場成本的回報符合預期,投資操作已算成功。短線股價升跌並不是投資的事情,而是投機的事情,如果你買股票的目的是投資,那就不要用投機的角度來看待自己的投資決定。

第三,預測短線走勢是沒有意思的。任何建基於股價走勢預測的買賣決定都是投機性的。無論你奉行的是價值投資、增長投資、還是顛覆投資,只要是「投資」,買賣決定的基礎都應該是估值。對於估值的堅持未必可以令你一夜致富,但卻可以幫你避開不少投機陷阱,因為偏離估值的獲利通常欠缺可持續性,顛覆股的泡沫式崩盤就是例子。當估值可信性太低,堅守估值的投資人自然會有意識地控制注碼,犯錯亦不致滅亡。

耐心比頭腦更重要

雖然美股退潮與顛覆崩盤之中有不少投資者損手爛腳,但歷史數據可見 S&P 500 往往可以在股災過後收復失地再創高峰,長線回報跑贏通脹基本上沒有難度。

不過,股市的短線表現總會受市場氣氛影響,熊市之中百股皆跌,優質龍頭股的市值都可以蒸發幾成。如果沒有耐性去捱過短線帳面虧損,投資者不但會錯過難得的吸納時機,更有可能「落錯車」,再高超的分析估值技巧亦難以翻譯成優越的投資表現。

引用 Peter Lynch 的比喻作結,股票投資就似減肥,決定結果的並不是頭腦,而是耐心。

想看更多精彩內容,請加入《落雨人專欄》

一切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,所有內容不構成任何個人化的投資勸誘或建議。

廣告

發表迴響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

%d 位部落客按了讚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