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dobe 績後接連倒跌 市場期望過高?

Adobe(ADBE)是目前重倉的 1ST 股之一,執筆之時組合佔比約為 7.4%。最近幾次 Adobe 公布業績都出現了一個令人無奈的情況——績佳價跌!到底是 Adobe 的股價高估,還是市場要求太過分?

首季業績增長動力尚存

在 2022 年度首季,Adobe 的收入水平達到了 42.6 億美元,屬於新高水平,但同比增長只有 9%,相對疫前及疫情間之增速顯著減弱,但以經調整收入計,同比增長則有約 17%。

Adobe 將兩項數值的顯著差距歸因於時間差異及匯率影響,在 2021 年度首季有 14 個星期,而 2022 年度同期只有 13 個星期,粗略一計,14 除以 13,多出的增長約有 7.7%,與 Adobe 披露的數據相若:

由此可見,其實 Adobe 的核心增長力依然穩健,尤其是 Adobe 的旗艦產品大多已踏入成熟階段,整體業績仍可保持雙位數增長,我已「收貨」。由於 Adobe 的核心業務非常成熟,只要業務收入有穩定增長,盈利能力與現金流表現亦不會有大問題,所以不浪費篇幅細數。

Adobe 的優越續航能力可以歸因於兩大動力:

第一,訂閱轉型可以降低消費門檻。Adobe 在過去十年的重大轉變之一就是由傳統的「賣 license」形式改為訂閱收費。雖然訂閱轉型已落實多年,原本購買授權的絕大部分客戶相信已改用訂閱方案,但訂閱模式亦有降低消費門檻的作用,有助吸納市場新需求。因為訂閱模式的前期開支會低於購買永久授權的成本,而且免除了版本更新的煩惱,新用家採用專業軟件的意欲會有所提高。

在 2021 年度首季,Adobe 的兩大生態 Creative Cloud 及 Document Cloud 的年化經常性收入分別增長至 105.4 億美元及 20.3 億美元,所屬的  Digital Media 部門的年化經常性收入則錄得約 3.4% 環比增幅至 125.7 億美元。

第二,管理層擴大產品生態的實力相當可靠。在 Adobe 大舉落實訂閱轉型的同時,集團一直默默地擴大產品的覆蓋度及推出更多新功能。最新業績便提到了 “Creative Cloud Express”,定位是「容易上手」,例如產品會提供不同的設計 template,用家可以直接將訊息放入已設計好的版面,用家不必由零開始做設計,有讀者用家更分享 Adobe 所推出的 Sensei 可以 AI 自動構圖。

持續創新的生產力工具可以增加 Adobe 生態對現有客戶的黏力,更可將 Adobe 的生態滲透至舊工具未能接觸的客戶群。數位內容創作的市場正持續擴張,近年更開始出現「去專業化」的趨勢,而第一點及第二點提到的優勢便可助 Adobe 在非專業用家市場搶奪份額。Adobe 本已是行內商譽第一的專業工具供應商,而訂閱模式的低入場費更易於吸引新用家付費選購優質產品,Adobe 陸續推出的「易上手」工具亦更易於符合非專業用家的需要。以上文提及的 “Creative Cloud Express” 為例,產品的目標用家就包括 “small business owners, social influencers and students”。

綜合以上各點,論基本面,Adobe 的優勢及定位依然是 100 分,而 Adobe 在首季所實現的核心增長表現穩健,可見優越基本面正持續翻譯成業績增長,我認為沒有值得憂慮的不利趨勢,只要估值吸引,績佳價跌是利多於弊。

估值更新

以下 DCF 模型主要建基於兩項估值預測:收入增長,及 FCF Margin,⋯⋯

下半部分會落實 Adobe 的最新 DCF 估值部署。

想看足本分析估值,請加入《落雨人專欄》

一切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,所有內容不構成任何個人化的投資勸誘或建議。

廣告

發表迴響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

%d 位部落客按了讚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