由於太多內容值得覆蓋,原本每月一篇的月結文章已被遺忘,唯有改為季度回顧。
組合回顧

隨著財務需要轉變,我的組合定位亦已持續改變,DIV 股佔比明顯增加,十大持股之中已有五成以上屬於收息類別。另外,在今年首季的跌市之中,我亦有默默部署增持 1ST 股,所以 KLA Corp.、Microsoft、Adobe 等核心持股的佔比亦有所上升。
值得一提的是,我已逐步將 2ND 股及 BET 股換成 1ST 股,原因很簡單——用估值決定交易!參考估值追蹤名單,不少 1ST 股已隨著早前跌市回落至相對合理的水平,部分更已踏入吸引區間,實在無理由不換貨增持質素更好,確定性更高的 1ST 股。不過,我並沒有完全放棄 2ND 股,若然股價回落至吸引區下限至貪婪水平,估值的相對吸引力提升,我會繼續用估值決定交易,再次進場。
至於 BET 類股票,本來的佔比亦不高,實屬可有可無,但短中期內再進場的動機不大,原因同上,隨著優勢更強的 1ST 股出現回調,BET 的相對吸引力已明顯下降。

按股票類別劃分,DIV 股佔比已接近有 6 成。關於收息組合分佈及持股定位,可重溫《戰火通脹夾擊 收息組合仍安全嗎?》。這部分持股所產生的股息收入已足夠應付基礎生活開支,以及孖展利息,而且收息組合的持股有一定的增派能力,相信可以抵消通脹在長線所帶來的部分影響。
UK DIV 及 HK DIV 可帶來現金收入,而餘下的 4 成持股,包括 US 1ST 及 US 2ND 則可帶來長線增值潛力。雖然股價表現通常會偏離企業價值,導致帳面升值回報波動,例如今年首季的跌市之中,我的 1ST 持股的帳面利潤亦有明顯收窄,但長線股價表現總會反映出企業價值累積增長,投資者要獲得最終勝利,過程中就一定要有耐性捱過股價波幅,尤其是跌市。
值得強調的是,完善的財務規劃十分重要,因為跌市被逼套現是終極絕望的困境。作出任何投資之前,投資者絕對要確保其他基本財務需要已被滿足,否則大跌市之中有機會要低賣套現。
雖然 US 1ST 及 US 2ND 無法帶來有意義的股息收入,但我正積極運用期權部署來榨出現金流,早前發布的《期權現金流》已覆蓋了現正執行的期權部署,所以不再重複。
現金流模型

組合現金流主要有兩個來源,DIV 股的股息流,以及 1ST 股與 2ND 股部署所衍生的權金流。除非生活成本有變,我暫時已無意再增持 DIV 股,尤其日後可能要面對股息衍生的稅務問題。
至於期權操作,我的權金流目標是股息收入的 50%,由於股息現金流已足夠應付基本現金流出,權金流主要會用於減槓桿及再投資。目前,權金流目標已達成至少 40%。
展望未來,我會集中火力發掘更多長線投資價值吸引的 1ST 股及 2ND 股,一方面提升組合的升值潛力,另一方面可以配合【贏粒糖搶間廠】策略產生權金流。
【重溫】期權交易:入門基礎原理
【重溫】期權交易:贏粒糖搶間廠
Patreon 內容
綜合以上的部署要點,Patreon 內容定位亦會持續微調。
第一,DIV 股的分析文章會減少,因為我的收息倉已滿座,未來主要會追蹤業績,檢視分派能力。事實上,過去幾個月的建倉時期,我已竭盡所能地發掘優質收息股,基本上已山窮水盡,值得詳細拆解的收息股已是寥寥可數。
第二,2ND 股的分析文章會增加,例如今年發布的SBUX、COST、POOL、ZBRA、HD,下月開始我會盡量做到每周一隻新股,目的是盡快提升估值追蹤名單的覆蓋度,增加貪婪出擊的機會。
第三,最近發現業績期來臨容易打亂寫文節奏,因此日後的《業績快報》會專注寫 1ST 股,其他資訊性不高的業績追蹤及估值更新只會在 discord 頻道討論,因為要集中火力完成第二點。
第四,逢周末發布的《雨人同行》絕對要繼續做,因為題材限制較少,內容更有新鮮感,寫起來亦更舒暢。
最後,我會加快處理讀者提議的題材,包括中資科技股&中概股大檢閱。另外,有讀者表示部分文章內容未必適合會計新手,因此,我需要著手寫個《由零到一掌握會計三寶》的系列,目標是在第二季完成。
今年首個季結到此為止,多謝大家支持!
想看足本分析估值,請加入《落雨人專欄》!
一切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,所有內容不構成任何個人化的投資勸誘或建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