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個星期烏俄衝突升溫,面對市況洶湧,帳面利潤漸漸蒸發,投資者難免會有心理壓力,今個周末《雨人同行》又再老生常談,分享心態調整的思維。
假設你擁有一盤已踏入收成期的生意,而這盤生意可以一直產生穩定的業務收益,如果有買家向你提出收購要約,到底你應該一直經營這盤生意,還是賣盤套現呢?
如果想少煩惱,少做少錯,繼續經營生意絕對是易行之路,反正生意已踏入收成期,做老闆可以躺平收錢。若然選擇賣盤套現,你就要放棄這盤生意所帶來的回報。因此,你需要面對的一個關鍵問題是:套現後的再投資回報會否高於經營生意的回報?
舉個例,你正經營的生意每年可賺 100 萬, 而有個買家就提出 10 億的全面收購要約,如果你選擇套現,那怕再投資回報只有 1%,每年收益亦可有 1,000 萬(1 億×1%),賣盤套現當然是更吸引的選擇。不過,若買家提出的要約價只是 1,000 萬,你就要找到再投資回報至少有 10% 的項目,才能維持到每年 100 萬的收益。當買家進一步壓價至 500 萬,再投資回報的門檻更會提升至 20%。
因此,當買家的出價不合意,理性的生意人應該選擇無視要約。若然買家不斷壓價,理性的生意人更應該要 walk away,專心做好自己的生意,反正勉強接受要約亦無助改善回報,倒不如繼續經營生意賺錢。
其實投資股票亦是如此。股東是上市公司的小老闆,股票價格就是市場先生提出的要約價。當有負面事件影響情緒,悲觀的市場先生會開出低價,甚至會不斷降低要約價,而按照剛才的生意人思維,當要約價不合心意,你大可無視要約,而面對市場先生不斷壓價,理性的應對方法就是 walk away,不要被市場先生的纏繞而影響心情,更不要因為買家不斷壓價而自亂陣腳,甚至投降用賤價將生意拱手讓人。
至於什麼烏俄衝突、通脹失控、yield curve 倒掛的潛在影響,其實市場年年都有新鮮事, 18 年有中美貿易戰,19 年有社會運動,20 年有肺炎大爆發,21 年有通脹陰霾,22 年有烏俄衝突,現實之中甚少會出現「平靜」或「正常」的一年。回頭看,其實多數觸發市場恐慌的風險事件最終都會被消化,甚至被遺忘,例如目前仍在開打的中美貿易戰基本上已沒有人關注,可見市場擁有著金魚的記憶,短暫的悲觀情緒高漲並不代表股市永遠失救。
更重要的是,優質的管理團隊往往可以提升企業的適應能力,例如 Apple 在中美貿戰初期成功拉攏特朗普政府,大大減低了關稅的影響,近期的供應鏈危機中,Apple 又斷臂保住了 iPhone 的出貨量。換言之,市場所憂慮的影響最終好可能會因為管理層的積極干預而減輕。
其實只要生意夠優質,長線經常性盈利根本不會因為這些風險事件而倒退,難道烏俄衝突會令全球 Office 用戶大幅倒退?難道全球消費者又會因烏俄戰事而暫停買 iPhone?除非你深信今次烏俄戰事會演變成 WWIII,導致全球資產市場崩潰,否則眼前的困局總會有出路,但投資者一定要有耐性守到最後。
無論市場先生的情緒有幾波動,只要上市公司繼續賺到錢,業績符合預期,股東依然可以享受到營運成果。既然如此,投資者就應該放下對於短線帳面市值波動的執著,不要憂慮不必要的憂慮。
如果跌市令你內心飽受煎熬,可行的解決方案基本上只有三個,第一,你可以學習提升心理質素,克服對跌市的莫名恐懼。如果選擇放棄治療,第二個方案就是遠離報價。若然無意提升心理質素,又捨不得股價走勢圖,恐怕跟股神建議買 S&P 500 亦難逃蝕錢厄運,與其日日貼錢折磨自己,唯一出路就是遠離股市!
想看更多精彩內容,請加入《落雨人專欄》!
一切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,所有內容不構成任何個人化的投資勸誘或建議。